记公司第二直管部会泽项目这群最可爱的人

  • 【字号:
  • 阅读: 1151
  • 发布时间: 2020-08-27 15:13:11
  •     自去年以来,公司先后中标了会泽县会泽县工农小学、钟屏中学、以礼中学、双岔河初级中学、金钟第三中学、翠屏小学、钟屏卫生院、以礼卫生院等几个扩建和新建项目。几个建设点几乎同时开工,带着压力和责任,有一群可爱的人来到了这里,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一件件让人难忘的故事…


    汤艳飞的100个电话

    26.jpg

        早上五点,叫了一夜的蟋蟀刚刚睡去,天还黑漆漆的,急促的铃声就打破了黎明的宁静,汤艳飞今天的第一个电话响起了。“汤经理,昨天答应来拉材料的车好几辆都还没回来,一会怕是赶不及过来了。”听到这一番话,顿时汤艳飞的睡意全消。现场堆放的材料出不去就没法继续拆除,工作面打不开、后续的材料也没法进入,这让汤艳飞有点上火。“说好了来的你现在告诉我来不了,材料不能及时清场要耽误后续几天的工作啊,我们耽误不起,也不允许耽误,不管怎么想办法必须保证天亮前人到车就到……”“老李,车的事情你可要帮帮忙啊,你可是老同志了,这点觉悟必须有啊……”“小张,你们赶快去现场看下情况,我马上过来……”汤艳飞一边起身穿衣,一边打着电话,经过一番协调后搞定了运输辆车。但他还是不放心,当到项目上看到一车一车材料往外清的时候,悬在心头的石头终于落地了,黑沉沉的脸上才云开雾散见晴天。

        汤艳飞每天总起的很早,上班时间没到他就提早来到了项目部,第一时间就会把当天的工作任务理一遍,然后到现场对每个细节进行“巡视”。等大家都到项目集合后,他会给大家开个早会,把注意事项嘱咐一遍。有时候如果被其他事情耽误了,他也会挨个给每个工长打电话,远程对接。时间一长,项目上的弟兄们也习惯了他的“早安连环CALL”。太阳出来时,他的手机里已经有十多个已拨电话了。

    27.jpg


        中午,项目部的职工们聚在食堂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这是大家白天里最轻松的时刻了,可是他的电话却总是不停歇。刚拿起筷子铃声就响了,一个电话最快也要三五分钟才能结束,好不容易吃了一口,立马又响个不停,一顿饭经常吃上一个小时,热饭吃成了冷饭,同事们都调侃他吃的是“电话下饭”。

        午饭后,项目部同事回宿舍短暂午休,而他有个偏爱的地方——办公室那张椅子,通风透气、光线适宜、躺下就能睡着、有事起身就可以走,还能随时看到对面现场的情况。两个多月来,因为劳累,休息时他一靠上椅子就能睡着。因此,常常可以看到一楼项目经理办公室门还来不及关,就有一个晒得黑黑的、脸上棱角分明的汤经理仰头靠在椅子上睡着了。项目部同事们从旁边路过时都会自发的减小动静,让他能多歇一歇。可还没等睡熟,电话轰炸声又来了,没有一丝犹豫他立刻起来协调人员、设备、材料、资金,匆忙赶到现场解决问题。

        下午,一个求情电话响了起来“汤经理,我几个新来的工人,但是现在没有新的安全帽了,能不能先让他们干活,等有了再戴啊!”“开什么玩笑,坚决不允许不戴安全帽进工地,戴安全帽是最基本的安全要求,出了问题谁负责。老王,不能因为赶工期就放松了安全标准啊,这种低级错误不能犯啊”。

        从早到晚,他电话不断,不知不觉电话中的通话记录早已经超过了100个。有的班组要加班,现场灯光必须要亮起来,他早已联系水电负责人架起了大灯,把现场照得灯火通明;有的班组要浇灌,时间虽然还早,可是打电话又落实了一遍混凝土和泵车是否确保万无一失;有工长反映作业面人手不够和要加人,他立即联系分包方软磨硬泡要来了充足熟练的技术工。当然,有时他也会“偷个懒”,到一个声响小的角落给家人打上一个电话,报一声平安。

       就这样,在他每天一百多个电话的组织协调下,项目人财机物得到了保障,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的推进着,项目的建设速度就和他的电话数量一样飙涨着。‍


    黄伟的5双鞋子

    28.jpg

        黄伟,32岁,浓眉大眼,个头略高,小麦色的皮肤更加凸显了他刚毅的气质。身为项目副经理的他,既是汤艳飞的左右手,也是兄弟们的老大哥。工作时他不苟言笑,严谨认真,遇到问题冲锋在前,生活中他直率爽朗、幽默风趣,将同事们紧紧的凝聚在一起,大家都戏称他为黄老板。

        白天在项目部,你很少能看见他的身影,因为他总是在现场忙碌着。6个扩建项目、1个新建校点,2个卫生院分布在会泽县的东西南北,将所有建设点走一遍相当于在会泽县城绕一圈。两个多月里,这些路黄伟走了无数遍,从一个外来人变成了本地通。他常说,不能什么事都依赖汤经理,他把方向做协调,具体做任务抓落实就是我和弟兄们的责任,单靠谁事情都做不好,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只有我们各司其职、分工协作项目部才能顺利推进。

        黄伟的第一双鞋是项目动工时穿的,那时他第一次到会泽,身体有点水土不服,一看他的情况,同事们都觉得他呆不久。可他就是有一股不服输的拼劲,哪怕感冒发热、肠胃不适,依旧每天坚持到现场,风雨无阻。十多天的时间,他的第一双鞋就壮烈牺牲了。他克服了水土不服,对几个点的情况更是了如指掌,同事们开始打心底里佩服这个敬业务实的老大哥。

        由于时间紧,几个建设点同时开工建设,项目人员比较分散,几个刚参加工作的没多久的同事缺乏经验,很多工作需要手把手的指导,于是他兼职当起了大师傅,每天带着小同事们在现场边学边干。简单的工作他会让小徒弟们先自己思考后动手做一遍再进行指导,复杂的工作他会带着大家一起研究分析再动手。短短的几天时间,第二双鞋也磨坏了,但却十分值得。在黄老板不厌其烦、细致耐心的指导帮助下,几个刚工作1年的新同事迅速成长了起来,个个都已经能够独当一面。年轻的工长李文瑞说道,黄老板愿意这样耐心的带我们,我们不赶快成长起来怎么对得起自己这么长时间的努力,更对不起他的辛苦付出。

    29.jpg

        眼看时间所剩不多,各个建设点加足马力向着目标冲刺,黄伟每天在外奔波的时间更长了。哪里需要到哪里,测量、放线、盯施工、下基坑,早上六点到夜深,工长、技术员、安全员、测量员的活他能随时顶上。泥坑、水坑、砂石、钢筋、钉子、木纤都和他的鞋子密切接触过,等几个扩建校点主体封顶时,他第四双鞋子也完成使命了。同事们虽然调侃他的脚硬费鞋,可心里都明白,这都是他老黄牛的精神在闪光啊。

        除了穿坏的四双鞋,黄伟还有一双运动鞋,只是他平时少有机会穿。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每个人都绷得紧紧的,要是看到大家心情低落或是精神疲惫时,他就会换上这双运动鞋,趁着晚上下班拉着大家去吃个夜宵或者散个步,带着兄弟们敞开心扉的聊聊天,排解压力。

        五双鞋承载着黄伟在会泽项目日日夜夜的付出,附着着点点滴滴的回忆,展示着十七公司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铁军风采。‍


    “小”工长张东平的大能量

    30.jpg

        89年出生的张东平个头不高,但他有着独有的特征——皮肤晒得发黑发红,一副方形黑框眼镜,嘴角永远挂着灿烂的微笑。要是不认识他,你绝对不会把他和主工长联系到一起,乍一看还觉得这是一个刚毕业二十出头的小伙,其实他已经是一个有着十多年丰富工作经验的老现场了。

        扎实的一线工作让他练就了一身铁打的本领。从学校毕业后就在施工现场摸爬滚打,一开始做学徒,之后又做过施工员、安全员、质量员、材料员、栋号工长、主工长,现场所有的工作他几乎都做过,丰富的现场经验让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和过人的现场问题处理能力。“他做事我很放心,该做的你根本不用说,他自己就能安排的清清楚楚,做得漂漂亮亮。急难重的事,只要说‘我交给你了,你想想办法’他就不会推脱,想方设法的完成,并且让我非常满意”提起张东平项目经理汤艳飞连连称赞。

        不仅经验丰富,这个“小工长”脑子还特别活,项目推进中遇到什么困难他马上就能想出解决的方案,全面铺开的现场交叉作业他也能把各栋各工序协调的井然有序,不浪费一点时间。

        在现场,这个“小”工长还是个大管家。每天各栋需要多少人员材料,实际进场多少,都在他心底的小账本上记得清清楚楚,绝对保证现场需要,也绝对不会浪费。“其实现场管控最讲究粗中有细,项目成本就是从一根钢管、一捆钢筋、一包水泥控制住的。”张东平认真的说道。在成本管控上,该花的他绝不吝啬,可不该花的,一桶落地沙灰、几根钢筋、几块砖他都要充分的利用上。他要求每个栋号工长对人员材料做好计划,不费一个工、不费一点料,每个班组合理控制材耗,一旦超出适度范围就对班组做出相应的惩罚。

        在生活里,这个“小”工长也有着大温暖。“有时候他真的‘有毒’,心情不好的时候看到他灿烂的笑脸让你想难过也难过不起来,看着看着跟着就笑了”同事们都喜欢这个小伙子。生活里的张东平是个极为活泼的小伙,喜欢和同事聊天,喜欢在晚上拉着大家吃宵夜一起变胖,还喜欢讲段子和笑话,他总能在烦闷的时候给所有人带来一丝轻松和欢乐。“有一天我在工地忘记了时间,结果过了饭点才回去,本以为没菜了,但张东平早就请食堂大叔帮我留好了饭菜,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家的感觉,就是温暖。”李文瑞对一脸感激的说道。生活中,嘻嘻哈哈的张东平心思细腻,谁有心事都瞒不过他,他会主动与心情不好的同事聊天,帮助有困难的兄弟,不知不觉的传递着温暖。‍

        除了汤艳飞、黄伟、张东平,会泽项目部还有着同样能力极强、认真负责的桂誉凌、谢顺雨、吴京国、钱福聪,快速成长起来的李文瑞、喻贤……,工作中他们精诚团结、紧密配合、大干快干,生活中他们互相关心、亲密无间。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携手并进,从无到有、保质保量、高速高效的完成了别人完不成、不敢去完成的艰巨任务。他们用执着坚韧的精神和苦干实干的行动获得了当地政府和业主的频频称赞。

    31.jpg

    32.jpg

        目前,2个卫生院已经全部建成并交付使用,6所学校已实现全面封顶,只见卫生院里的病患在舒心的治疗,一个个校点孑然矗立准备装修,配套的精美设施等待着殷殷学子前来学习。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公司会泽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部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会泽一战成名,擦亮了公司的招牌。这些丰硕成果的背后,是这一群可爱的人在拼搏着、战斗着,他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精彩还将继续……‍


    (记者:徐忠宏  审核:陈佳  编辑:王千予)


    点赞:
      (0)
      分享:
      • 联系我们
      • 地址: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勐焕街道团结大街43号
      •           昆明市呈贡经开区信息产业基地林溪路建投商务楼四号楼
      • 电话:0871-65881095
      云南建投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2025 - 2028 Copy Rights 滇ICP备2024028136号-1  

      滇公网安备 53310302000072号

      技术支持: 方森科技
      友情链接:云南建投绿美发展有限公司 - 老挝英菲迪集团